香港浸会排名为什么低?
因为评价指标不一样,还有学校规模比较小。 先说第一个评价指标,就是学校的师生比例,这个指标在大部分大学评价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好的学校一定是有很好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而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以及他的教学态度。我们很容易想象到那些大师级别的人物给学生上通识课的那种场景,但是这样的老师其实很多,我在这几所学校的经历来说,不管是港大,中大还是浸会,只要你想找,总能找到让你觉得受益匪浅的老师。 但是这样牛逼的人有没有可能教全校呢?不可能。因为师资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就需要考虑第二点——教师的科研水平。如果教师有很好的科研成果,那么这个学校的实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这些知识如果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是没有用的,还需要学校有足够的平台让教师把理论应用起来,这样才能算是学校的实力体现。而这个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往往就体现在各个实验室和学校提供的资源上面了。 而现在很多的高校都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学校没钱。因为国家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很多学校虽然名字叫xx大学,但是实际上它的学科设置很多都是围绕某个行业设置的,比如xx石油大学、xx地质大学等,这类学校的经费其实是比不了综合性的大学的,像浸会,港中大的经费算比较充足,但是跟北大清华相比还是差很远。而经费有限的学校往往会优先保证理、工等基础学科的经费,因为这类学科能够出成果呀!文科要想出成果是很难的,因此就需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这就造成一些边缘学科有“真空”现象,而我们经常会听说哪些大学某专业很强,是因为这个学校在某个领域不断深耕的结果,比如北师大的地理学、复旦的历史学等等。